关于大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句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1
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4、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6、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华罗庚
7、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8、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9、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1、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2、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3、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
1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7、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越恒
1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1、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
22、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23、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唐·高适
24、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5、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
26、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唐·李益
2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8、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29、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30、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3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
33、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34、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3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8、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39、令伯支离晚读书,岂知词赋称相如。——唐·卢纶
40、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颜之推
41、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42、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3、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45、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
4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47、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4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49、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5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
51、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5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53、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54、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5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5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57、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5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5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3、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7、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公司先进部门代表发言
11、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1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1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5、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1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1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8、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19、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3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励志篇》
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宋·朱熹《出山道中口占》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宋·陈师道《绝句四首”(其四)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清·查为仁《莲坡诗话》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弱龄计事外,委怀在琴书。——晋·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飞花三亩宅,落叶半床书。——明·夏完淳《避地》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晋·左思《咏史》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唐·杜甫《题泊学士茅屋》
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唐·许浑《再游姑苏玉芝观》
莫问野人生计事,窗前流水枕前书。——唐·李九龄《山中寄友人》
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唐·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乱泉声里谁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清·王苹《南园》
另外还有肌肤对联一并附上: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读古人书,友天下士
未忘尘尾清谈兴,常读蝇头细字书
好书不厌百回读,佳客来时一座倾
临老常有身健日,读书偏爱夜长时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4
1、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
2、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
3、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刘岩
4、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范成大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6、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8、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薛令之
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0、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宋应星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鼓励读书的诗句5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鼓励读书的诗句6
1、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刘岩《杂诗》
2、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姚合《别贾岛》
3、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4、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袁枚《遣怀杂诗》
5、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陶渊明《读山海经》
6、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符读书城南》
7、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岑参《送薛弁归河东》
8、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9、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10、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11、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杨继盛《言志诗》
12、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欧阳修《咏零陵》
13、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薛令之《草堂吟》
14、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送董元达》
1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16、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17、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18、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平年。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19、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
20、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2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22、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23、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