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17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执业医师个人述职报告
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年来,全世界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不同价值观念相互碰撞,青少年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深刻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年暑期我有幸参加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线上培训,罗嫣才、钟守权、孙静、钟亚、王丽敏5位老师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与课堂教学实施进行了分享,本次培训既有学术理论指导,又有实践案例分析,是一次高规格的专业前沿的学习,学习过程中新变化,新思潮,新理念在我的脑海里激荡。感触良多,下面介绍几点新变化和我的感受:
首先《新课标》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指明了大方向。
《新课标》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道德与法治课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五个方面: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制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素养与知识不同,是知识、技能、态度的超越和统整,是人在真实情景中做出某种行为的能力或素质。核心素养的提出相比以前的三维目标更全面,更立体,意义更深远。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这些为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提供了答案。
其次,《新课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内容呈现贯通衔接、螺旋上升的体系。
小学注重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养成自律;初中注重高尚人格品质的'道德教育、养成自觉;高中注重卓越人生目标的理想教育、形成自信,构建了不间断的思政课教学格局。小学道德与法治在教学备课过程中,教学目标要根据其阶段特点在养成教育习惯方面确立,而且不能仅备这一课的内容,应该了解这一单元主题,总揽全局,整体设计教学内容,整合单元难点、要点,这样更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来确定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再次,《新课标》的道德与法治课应该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这就要求我们小学道德与法治要以生活为基础进行道德情感培养,课程要链接课堂内外,把我们的小课堂从时间、空间方面拓展到生活中,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依据学情,设计适切的活动,创设生活情境,解决真实问题,如,讲新闻、讲身边事,让课堂更形象生动,校园生活与家庭生活协同育人,学生的身心融入课堂,实现从认知到认同,促进知行合一。同时要注意结合实际生活事例时,充分发挥事例的作用,不能只是形式,要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能只注重体验活动,学习事实资料,还要进行反思,深层理解进而形成价值观点。教学思维应该是:兴趣-问题-认知-思想-行动。总之,道德与法治课要引导学生成人成才,就要“感人于肺腑、动人于心弦”。一方面,在遵循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学内容要多样、形式要灵活、事例要鲜活,做到课程“质”与“量”齐头共进。另一方面,要推动课程改革,创新课堂形式,把智慧融入课堂中,要把传统的“灌输式”与“启发式”相机运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新媒体技术将视频、动画等搬上课堂,增强课堂表现力、感染力,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
本次学习是思想上的洗礼,从理论到实践收获颇丰,开阔了眼界,深化了思想,在我们的脑海里埋下了新思想的种子,期待新学期,通过我们的努力实践,让思想的种子发芽,成长,结出累累硕果!
2
为更好发挥义务教育课程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课程设置试验方案和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立足于新的时代环境,于2022年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我作为一名一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以本学科视野,在研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后,深受启发,略有所感,故有此文。
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角度来看,本次课标的修订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细化学科培养目标
此次修订,在课程目标上围绕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展开,给出了总体目标,并针对四个学段详细设置了不同学段的学段培养目标,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体现出严密的逻辑性和合理的层次性,形成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科学体系,不仅让不同学段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明确了方向,而且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时代新人这一最终目标的实现打下稳固基础。
2、整合道法课程设置
此次修订还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从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的发展来看,这一举措利于学科内容的整体化构建,针对不同的学段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科本身更具科学性和整体性;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不仅能够让他们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形成过程性和整体性认识,培养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思维,增强学习效果,还能够让他们从不同阶段学科内容侧重点的不同,间接感知自身在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变化,从而更好地发挥道德与法治的育人作用;从教师的角度而言,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科的整体教学逻辑,清晰了解学生的学科学习经验,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能够更加突出重难点,让教学更适合学生需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指导课程内容教学
课标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以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为主线,加入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信息素养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金融素养教育,总体构成课程教学内容,并根据不同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
此次修订,针对不同学段的不同学习内容,提出了不同的内容要求,并针对每一内容要求给出了相对的、具体的教学提示。教学提示由学生任务和任务目标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比如针对第四学段学生(7-9年级)法治教育内容要求之一“认识基层民主制度对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作用”,给出的教学提示为“以‘走进村委会、居委会’为议题,访谈村委会、居委会工作人员,了解基层民主制度在当代中国的生动实践”,其中确定议题,并进行访谈为学生任务,了解基层民主制度的生动实践则为任务目标。这一教学提示强化了课程标准对“怎么教”的具体指导,且教学提示本身也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4、刻画学业质量标准
此次修订围绕学生每一阶段课程学习结束后,所应该达到的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不仅整体刻画了学业质量标准,而且对不同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进行了十分具体的描述,标准本身体现了对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的针对性要求,整体来看,呈现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性要求。学业质量标准为不同学段道德与法治教与学的效果提供了可参照的、具有层次性的判断依据,能够切实引领和监测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5、生动化教、学评价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述职报告
利用和落实好评价环节,能够诊断、激励和改善教与学两方面的效果。在本次课标修订中,在原有给出的.教与学两方面评价建议的基础上,不仅对教学评价的方法、内容、呈现形式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要求,而且针对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列出了一些样题,作为命题参考。总的来讲,课标利用命题案例,生动形象地强调了命题需要在结合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突出真实的情境创设和优秀的、先进的情景素材,设置明确的任务(最好能够创新任务的形式),强调了命题之精髓要凝聚于核心素养。
我认为,面对2022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修订,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所应该做的不仅是认真研读新课标,并形成一定的感悟,还要以课标所修订的内容为敏感点,结合教学实践,将其作为科研方向产出理论成果,还要将课标中的可操作性建议融入到实际教学中,更要让课标所始终围绕的核心素养成为贯穿教学各环节的灵魂,在脚踏实地的同时,勿忘仰望星空。
3
今天听了教育专家老师的讲座,学习了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网络培训受益不浅,感受颇深。现将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道德与法制》的教材特点
两位老师都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特点,让我们对课程标准及教材把握更准确。新教材的突出特点:
1、体现了学生喜欢,图文并茂,抽象问题直观形象表达的'卡通版面。
2、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3、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上专家给出了学生观、教师观、教材观三观并存的建议,学生观重点突出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差异,允许多样。教师观中强调了教师的三个角色扮演即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学目标的制定可因地制宜,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它还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而且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学材料的主要源泉来自儿童的现实生活。因而取舍材料均要以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切实需要的内容,以确保内容生活化,绝不再是以本为本。
在这次学习中,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同时也赋予老师跟孩子之间更多的互动。在今后的教学实施中,我将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及时地把社会中的新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基底,使教学更加精彩。
4
新学期开始,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版本的一时更新让我有些始料未及。因为我们上学期还是粤教版本,新学期一开始一下子就变成了人教版本,正当我饥渴无助之际,今天的新教材网络培训如同一场可贵的春雨及时地滋润了我干渴的心田。
网络培训让我站在"高处"把握了教材的.主题、理念与框架:宪法精神是贯穿全册的红线,统帅全篇的灵魂。本册书我应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不断去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教材采取总——分框架结构,犹如一篇文章,思路特别清晰,这一切似乎使我顿生驾驭教材,运筹帷幄之感。
医院门诊述职报告
我最赞赏的还是本书很贴近青少年实际,遵循知识逻辑和生活逻辑相结合的原则,教材建构"基于生活——反思生活——回归生活"的路径。这将会使学生们增加很大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的过程中也不会觉得抽象、枯燥。
同时,本次培训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教材研读方面,我要肯下苦功。字斟句酌,逐层分析,多思考,勤动脑,既不能想当然的望文生义,也不能迷信权威或墨守成规。
新学期,新教材,新挑战,我虽不能轻车熟路,但不能不说,这次网络培训,真的很给力。当然,探索学习之路没有止境——我会努力不懈,只求更好!
5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道春光无限好。跟随春天的脚步,20xx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网络培训会也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在这次培训会上,经过两位专家老师的阐述和讲解,令我醍醐灌顶,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共享:
一是高瞻远嘱,统筹全局。
上午,张广宇老师就本册教材的整体布局向大家做了详细阐述。从背景回顾,理念介绍,框架分析,教材研读,栏目使用等方面逐个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让我从思想上、认识上把握了本册教材的理论系统。本册教材以宪法精神为红线进行贯穿,是统帅全篇的灵魂,以增强学生的民意与国家意识为主旨,遵遁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相结合的原则,站在理论的高度把握教材,给老师们指明了教学的方向。
二是真抓实干,精准干练。
下午,金利老师向我们讲解了统编教材的'使用建议。金老师的报告内容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较好地使用教材,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了细致精准地阐述:
1、理解——以宪法为主要内容的思考。
2、研究——法治教育专册的主要内容。
3、落实——教材学习与使用的建议。
经过金老师循序渐进的指导,我在对教材的使用和处理上做到了心中有数,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
三是不辞辛苦,答疑解惑。
培训中两位专家不辞辛苦,耐心地回答了我们一线老师许多的难题和疑惑,令我们茅塞顿开,收获满满。
培训后,我要把自己所听、所学认真地反思,输入输出,更好地服务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学生奉上精彩的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合格学生。
6
20xx年3月9日,市北区张均、孙婷工作室全体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教研员徐璐老师的组织下,在青岛上海路小学多媒体教室,参加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三下统编教材网络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关于统编三科教材培训工作方案要求,为使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把握统编教材在全国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编写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实现统编教材教师全员培训的目标,结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进行了讲解。
本次培训采用集中观看及分散观看的方式进行培训。过程中,专家们毫无保留地为大家传经送宝,唐燕和何颖老师全面深刻地对每个单元剖析、解读,使任教老师全面了解教材内容及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并对每一课的课时安排,重点难点,对应采用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很详细的讲解和说明,从课程理念与教材编写理念、编写者视角进行本源性解读,为任教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明确了教学任务。老师们听得聚精会神,认真记录,积极思考,并与专家互动交流,听会教师个个受益匪浅。
此次培训活动,使我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尽快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提供了有效的着力点。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大研究的力度,使该学科教学绽放异彩。
7
今天在永城市xx小学参加了一天的三年级《道德与法治》网络培训。
这是人教版主编一流专家讲的,高屋建瓴,令人耳目一新。
通过培训,我知道要灵活地使用教材,不是讲教材,可以有创意地利用教材,做到本班设计。假如有一个练习,让学生比较两片树叶的不同。有的地方当时还没有长出树叶,可以换成别的题,可以拿两个不同的核桃进行比较,观察核桃的不同特点。让学生体验农民插秧的辛苦,农村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教法就不能相同。农村孩子有插秧的经历,通过回忆,能清楚地记得曾经帮妈妈插秧的情形,城市孩子没有这方面的体验,老师就应该让学生带花盆,装上沙子,学插秧,来体验生活,让学生说感受,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我曾经就让儿子在太阳下剥玉米,他热得满头大汗,他说全身都不舒服,他说当农民真不容易。如果不让他亲自体验,他就不能感同身受,就不能体谅农民的辛苦。
让学生把书包挎在胸前,当五分钟的怀孕妈妈。让学生体验活动的不方便,身体很笨重,学生感到很难受,体谅妈妈曾经怀着自己的`不易,就知道感恩妈妈了。孩子的心灵得以净化。
孩子爱父母,知道感恩是一方面,能真诚地帮父母改正缺点,也是爱父母的表现。爸爸吸烟,让学生想办法帮爸爸戒掉,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
让学生知道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要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困难就像弹簧,你弱它强,你强它弱。鼓励学生勇敢战胜困难,学生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有成就感,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会增强自信心。
三年级的学生,是中年级,是过渡阶段,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意义,从感性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让学生明白人人都可以学好,不要自卑。要多元化评价学生,让学生眼里放光,让学生内心愉悦,让学生常常面带微笑,让教室成为学生的舞台,让学生动起来,实践活动搞起来。不是靠老师单纯地说教,要以学生的学为主线,设计活动要为这条主线服务,突出重点,思路清晰,方法有效。
教材也不一定是权威,教材就好像一个儿童,儿童看教材,就当是给朋友对话了。给朋友互动,说自己亲身经历的具体的事情。把静态的教材转化为动态的内容,让学生说,畅所欲言,学会聆听,记住要点,写下感受,再演一演,在做中学。
在活动中渗透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养成遵守法规的好习惯。例如你身边有女孩,家长不让她上学,她家长就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法律保护了女孩上学的权益。
要采用生活建构教学模式,不是单纯传递知识,而是引入到生活中,学生的亲身经历中,从智育到德育的转化。要体现价值导向,确定教学目标以价值导向为目的。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对接。不脱离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这就是引导生活建构道德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反思生活,超越生活。价值灌输转为价值探究,活动与学校的整体日常德育融合,从情感角度,拉近学生与学校,老师,父母的距离。不要机械整合,要灵活整合,深层融合,体现综合性,提升实效。
我们要从学生生活出发,学会诊断,看学生需求,看教材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走进学生的真实生活,塑造学生的灵魂,对学生进行灵魂教育,让学生得以提升。
8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为期两天的培训,我有幸参加了龙岩市教学研究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是由北京的一位教学经验丰富、且参与了新教材编写的李爽教授给我们讲解。在两天的培训中,我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教材编写指导思想。研发、编写一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充分吸收十年德育课程改革成果,满足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需要,促进小学生基本文明素质的养成,反映人类文化成果,充分体现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有中国气派的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是教材的编写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
二、教材编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处理多方面、多维度的矛盾与关系。在处理这些关系中理清编写思路,形成教材特点。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处理好教材的体系化要求和儿童生活之间的关系,编出真正反映儿童成长需要的教材。整套教材的设计思路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沿着儿童生活不断变化与发展的逻辑展开。
首先,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其生活是整体性的。
其次,儿童是成长中的人,随着其身心的发展,所涉及的生活领域不断拓展,内容日益丰富,生活中所遭遇的问题更加复杂。
另外,教材的构架是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生活的主导性、多向度和它的发展层次,凝练出相应的生活主题,展示比较典型的生活事件,构成相互联系的主题域,对每个主题域的学习目标作出明确的规定。
道德教育的教材与教育过程,就是要帮助学生将这样一个模糊的存在状况明晰化、自觉意识化。
通过李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李爽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9
20xx年秋季开学,我省中小学校在起始年级开始使用小学语文(1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1年级)、初中道德与法治(7年级)新编教材。为确保新编教材在我省顺利使用,省教研室先后在湖州、金华举行了小学语文、小学道德与法治、初中道德与法治新编教材专题培训,全省300多位语文、品德学科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培训中,由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柳琏老师、杭州市青蓝小学娄屹兰校长等多人组成的小学语文专家团队从教材解读、入学教育、识字写字、汉语拼音、口语交际、阅读教学、字词句运用、课外阅读指导等各个层面对“部编本”语文教材进行了深入解读。浙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执行主编王健敏教授对新教材的修订背景和教材设计进行了介绍,执行副主编林莉副教授对一年级教材的具体修订内容进行了解读。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陈雅琴老师对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及七年级上下册教材内容设计进行了详细解读;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侯定伟老师就粤教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特色及培训工作思路与大家做了总结交流。
与会代表还围绕新教材的培训与使用、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研讨。本次培训活动及时而有效,既有教材编者、出版社人员对教材的'整体介绍,又有专家团队对教材的系列解读与教学建议,为新编教材在我省的全面顺利推开使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为下阶段我省学科教研活动的有效跟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明确了方向。
10
20xx年9月22日,茂名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在茂名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举办了初中教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为期一天的活动由市教研室中学政治教研员崔永奇老师主持,茂名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的彭志洪校长发表了致欢迎词。
一、培训概况
由人教社委派的培训专家冯军教授,作了《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的讲座。冯教授从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新教材的编写原则,教材总体设计、呈现方式及意图,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教学的一些建议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活动最后安排与会教师与专家就教材的相关问题进行互动研讨。
2016年秋季起,初中的教材有了新的变化,在教材框架设计、教材栏目设计、教材素材选择、教材容量和难度、教材的呈现方式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在内容设计上它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逻辑暗线遵循初中生的道德成长规律,善于捕捉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正视矛盾,揭示矛盾,解决问题。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
与会600多名教师认真倾听,积极思考。新的课程标准、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要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准确把握人教版政治教材修订的精神实质与主要变化,更好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使教学更具有人文关怀,更能满足青春期孩子的成长需求;尽己所能,为更快地推进《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建设留下自己的足印,贡献一份力量。
二、培训感悟
1.提高个人教学素养,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教法
第一、要积极钻研新教材、新教参,改进教学方法,以增强政治教学效果。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全面准确理解,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在“理”字上下功夫,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增强知识的可信度;在“新”字上想办法,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在“乐”字上动脑筋,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用”字上做文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政治教学效果。
第二、要注重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为中学生接受信息提供了广泛的渠道。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些是和我们政治课的教育是一致的,这就进一步增强了政治课的实效性,但也会有不少信息与政治课的教育是相抵触的,处理不好就会削弱了政治课的实效性。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要深入社会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注重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在教学中把握“六一致”: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一致?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相一致?是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一致?是否与我国的政策相一致?是否与当今世界的大环境、大趋势相一致?是否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一致?只有保持六个“一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及时纠正学生的负面认识,也才能游刃有余地给学生正确、恰当地释疑解惑。
2.实行课中课---上微课,师生共同成长
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不只是名称的变化,整个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的变化。“内容上:逻辑性更强、可教性更强、可读性更强;形式上:版面更活、颜色更爽、比例更好。”教材中有很多活动设计,例如:运用你的经验、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探究与分享和拓展空间等。这些活动设计可以通过实行微课形式呈现出来,以求能达到师生共赢的效果。
3.勇于担当,努力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刚刚起步,我们还有很多艰辛的路要走,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更新,我们的任务——依法治国的教育也任重而道远。我作为工作室的学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制作《道德与法治》的相关课件,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特殊经验和本领。制作课件时关注细节、深度思考、精益求精,在课件资源上实现优势互补、互助互学、互惠互利,力求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第二、在QQ群中,勇于提出和解决疑难问题。把自己平时遇到的困惑或疑难问题以及经验心得发布在群里,在对这些教学困惑进行的交流与碰撞中,我们互相启迪彼此的思维与想法,让我们都能在研究与交流中得到提升和发展。这样汇聚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平时靠一个人或几个人不能完成的事,集所有人的智慧和能力为一体,让我们之间发生聚变效应,发挥1+1>2的良好效果。
第三、积极反思,撰写论文。不断总结自己和他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心得,推己及人地及时将这些感悟提炼成教学论文,力争我们学校政治科组每学年都有教学论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同时也积极呼吁我们全市的政治老师踊跃向相关教育报刊投稿。同时向工作室建议选择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专题,引领全体成员、学员共同研究、探讨、实践、总结。为工作室将来的研究成果结集成册,著书立说做出贡献。
11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让思想品德课程由过去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变为受学生喜欢的新颖有趣的新课程。
对此,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人格意义上说,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从主体转为主导,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恢复到主体地位上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第四,要重视和应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初中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采用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总之,只要教师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此次培训受益匪浅,这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也会不断地努力学习,做好自己的工作。
12
道德与法治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社会生活中人们因处理复杂的相互关系而产生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才有了法治,人们在参与社会生活中获得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走出学校和教室这一框框,应把儿童置身于社会大课堂之中,密切联系他们的现实生活,不但把他们看成学校里的一个小学生,还要把他们看成社会上的一个小公民,让我们的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连接起来,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去观察社会,感受社会,研究社会,体会社会生活的规则,播下法治的种子,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一」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
1.社会化的教学内容。教材篇幅是有限的,教材的内容也是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因此,教师必须学会灵活运用教材,通过师生共同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曾兴俊老师教学的《不同肤色的居民》课前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世界上的主要人种,和不同人种特点;蓝晓霞老师上的《我是一张纸》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纸制品,了解它们的作用,邱羿昕老师上《小水滴的诉说》,收集了自来水的制作工序、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等视频,这些都是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丰富了课程资源,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明理导行,三节课中,教师都有涉及相关社会规则、法律规范的渗透,如“种族歧视问题”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节约用纸,保护森林”等相关法律法规,体现了课堂的“法治”味,学生的学习时空都得到了拓展,不再是课堂的40分钟和教室的几十平方米,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不局限与课本,更多地来自于社会生活。课堂为学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台,老师在参与学生课堂讨论中加以点拨,并维持秩序,指引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课堂气氛自由、开放。
2.多样性的教学形式。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不是枯燥的说教,三位老师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有像音乐课一般的放声歌唱,有像美术课一样的剪纸、贴画,还有像语文课一样的美读诗文,又有像数学课一样的计算明理……在多种活动体验中感悟内化道德要求,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突出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与社会性。
3.大面积的学生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自觉实践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作为综合性课程的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更应突出这一理念。三位老师的.教学都很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设计了同桌、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讨论,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教育的主人,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会表达、学会合作、学会与人友好和谐相处,这就是校园小课堂的“社会化”。
「二」学科测试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
本次培训活动,教研室钟晓菊老师给我们做了《立足儿童生活,科学设计纸笔测试》的专题讲座,从当前学科测试的命题角度,给我们做了一个引领,提出当前纸笔测试命题,应当立足儿童生活,拓展命题空间;关注社会热点,学习社会参与;创设问题情境,融入儿童生活等理念,可以说,当前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的命题,和课堂教学一样应从儿童实际生活出发,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不是理论性的、死记硬背的一些道理条文。
教师的教影响着学生的学,测试的指挥棒影响着教师的教,不管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还是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我们的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教学都必须做到“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让学生明理导行,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人”。
13
国无常强,无常弱。众观中国五千年历史,各个王朝更迭交替不断,而对于当下,全面依法治国,则是破解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的利剑。
古今中外,人们都会选择用法律来进行社会治理,一些统治者甚至会采用严刑峻法来统治国家。比如明朝,大明律法对于贪腐整治可谓是严苛至极,但是依然难以杜绝贪腐行为,在嘉靖之后甚至严重影响到国家的正常运行,问题就在于仅仅重视了法治,而忽视了德治。十八大以来,通过兼收并蓄、修订和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使法律法规日趋完善,运用法律惩治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对全面从严治党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使广大党员干部将法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权力装进笼子里面。在市场经济市场中,让改革在法治的框架下推进,攻坚克难,可以更好的解决民众的切身需求、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而中国自古以来又是礼仪之邦,礼法并施,德法兼容也是中国长期以来探索所形成的`社会治理模式。既要重视法律的强制规范作用,也要利用好道德的教化作用,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逐渐让道德变成内心的一把尺。
法治建设不可以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奉法者强,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也需要不断地创新,要结合我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法治理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
14
9月28日,“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朋辈促学”暨“一上《道德与法治》浙教版新教材使用”专题研训活动在城南小学召开,县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郭炎梅老师、县大组成员及骨干教师近30余人参与了本次研训活动。
活动内容丰富,有来自富春江小学的金晓芬老师开设主题为《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研讨课。观看城西小学任军毅校长执教的精品录像课《美丽的校园》。据悉,该录像课曾荣获20xx年市一师一优课一等奖,目前已送省参评。在教研员郭老师的精心组织下,举行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师师朋辈互助工程”的师徒结对仪式。窄溪小学陈佳佳老师作《引发思考有效活动》的.主题讲座;旧县中心学校的滕雷锋老师则以《课程,空地也能生长》为题作了学校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介绍。
最后,教研员郭老师以《新教材新理念新思维》为主题,解读了新学期一上《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使用策略,并布置了本学期的重点工作,她希望与会教师能充分发挥各自在学科教研工作中的引领与指导作用,让学科之花常开不败。
此次研训活动在一次次地掌声雷动中圆满落幕了,但它像春光,照亮了执教老师前进的道路;像春风,吹醒了听课孩子珍爱的嫩芽;像春雨,润泽了与会老师情感的心田。
15
最近在央视热播的《法治中国》系列政论片,我觉得拍得十分的好,对于我们了解建国以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立法工作及推行全面依法治国中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对于提高我们对法治的理解,做法律的守护者、遵守者及推动者有很大的帮助。
从第一集《奉法者强》到《大智立法》,阐述了法治的重要性,强调了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从“为什么”到“怎么做”的一个全面的论述。以下是我的几点观看心得,通过几个关键词与大家分享。
一、立足国情。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走的发展道路到底对不对,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这句话侧面反映出,国情的重要性。国情即是民情,也是这个国家过去发展的历史存在的差异性、复杂性。将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不断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就是我们党立足国情的伟大创举。
二、顺应民愿。法律法规要更加充分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也就是说,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不断扩大立法的面,同时加强立法的质,做到质量兼备。从百姓的吃、穿、住、行、养老、子女教育等方面加强法之保障,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制定和推行,更加全面的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包括胎儿人身权、老年监护制度、英雄烈士名誉权的保护等等。
三、与时俱进。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各个领域的挑战接踵而来,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互联网时代,带来的网络生活,虚拟世界存在的复杂性、虚假性、不可控性,迫切需要以法去约束。有关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立法工作在不断落实及成熟。对于不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法律法规,果断废除,比如劳动教养制度的废除。
四、改革并行。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全面的法律建设保障,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依法治国在革除制度弊端,加强立法工作的顶层设计提供了强大动力。从全国性立法到地方立法的改变,解决全国立法一把尺子难量地方差异性、特殊性的难题、问题,是对我国立法体系不断完善的有效推动。襄阳对于古城墙保护的立法工作,为全国其他地方提供了很好的典范。从计划生育一孩政策到放宽二孩政策,我国立法工作的改革在不断进行中。
作为当代青年,除了守法外,我们要学法、知法、用法,维护自己的权益,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
初中道法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16
读刘墉的散文集《纵横卷》时,我的思想会随着他的文字跳动,他并不把文字写的太过饱满,所以留给我了很大的遐想空间。读到其中一篇《你想一鸣惊人吗》时,我的心好像被狠狠的鞭策了一下,隐隐作痛。
哈佛大学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准备好了吗?这句话是问句,但实际上应该这样理解,如果当机会来临,你却没有准备,你就不可能夺取成功,或者说是如果你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算是机会来临了,你也不可能抓住它。成功不垂青无备之人。能一鸣惊人的,必定在他不鸣则已的时候不断养精蓄锐;能动如脱兔的,必定在他静如处子的时候细细观察;能一夕成名的,必定在那一夕之前,有着千百个夜晚,暗暗地演练。所以平时不断给自己添加新的血液,完善自己的装备,才能通过机会这座桥梁,到达成功的彼岸。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成功就不会垂青于他,他只能眼巴巴的瞪着机会,对天长啸了。于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那些一鸣惊人的人曾为此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
那么我们呢?我们是不是也总在抱怨,抱怨社会竞争压力大,抱怨工作不好找,抱怨机会难觅可是,当机会真的光顾时,我们有没有完全的实力抓住它呢?所以,我们只有做到认真思考,认真学习,时时刻刻准备好自己,才能抓住机会,让成功垂青于我们。敲响心灵的警钟吧!成功不垂青无备之人!
人生如棋。可不知你曾想过:你还有多少棋子?你已有多少斩获?你是否应该更小心地,把所剩无几的棋子,放在最佳的位置上?
我们总喜欢用棋局来形容我们的人生,黑黑白白的旗子在棋盘上纵横交错,编织成一幅优美的水墨画卷。但如此美丽的棋局常常暗藏杀机,一个棋子的偏差,有可能让我们输的`落花流水;过多的顾虑,也许会让我们错失良机
人生如棋,我们需要的是勇往直前的勇气。许多人不会对棋产生兴趣,甚至连棋子的数量也不知。如此,我们与高手对决之时又有几分胜算?我想,此时,我们更需要的是勇往直前的勇气。若我们落子时犹犹豫豫,摇摆不定,不知会错失多少良机,不知会埋下多少祸患,不知会酿成多少灾祸。不如勇往直前,与高手们直接短兵相接,或许,还能杀他们个措手不及。不过,我们可能会赢,可能会输。赢了,万事大吉;输了,也要尽力与之同归于尽,也不枉称为枭雄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放手一搏,背水一战,或许,我们就能走向重生的涅磐。
人生如棋,我们需要的是旁观者清的谋士。虽说:观棋不语真君子。可在人生的棋盘上棋逢对手,观棋的人,却不必观棋不语,于是功力差些的人,找几个参谋,常能开创好的局面。我们要记住:如果我们没有参谋,必是很孤独的棋手。
初中道法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17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前进方向要坚定正确,政治保障要坚强有力,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最本质特征就是党的领导,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是在党领导下取得的;解决13亿人民温饱问题和初步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在党领导下实现的。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和文明,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核心无可替代,就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世界上哪个国家是在群龙无首、四分五裂中实现法治、实现现代化的?何况中国的依法治国,要“治”的“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是创造了连续36年快速发展奇迹的大国;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目标的大国。但正因为目标越来越近,往前走的每一步都是惊险的一跳,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飞跃,都充满了机遇、希望、挑战和变数,都需要自上而下坚强统一领导,统一意志,坚决果断,众志成城。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国内外不少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国外有人说,这些年的“中国奇迹”“中国故事”,盖源自中国特有的“四个有”——有力政党,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益文化。我们自己也说,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要唱好“定军山”,力争一举成功,最好少唱“斩马谡”。虽然当斩也必须斩,但前有“失”,后有“空”,才不得不“斩”。要不“失”不“空”,党的领导就是“定军山”,必须坚定不移,稳如泰山。
有人故意把党和法对立起来,宣扬“党、法不能两立”,诘问“党大还是法大”?这是别有用心者的迷魂枪、伪命题,其目的是企图从“法治”问题上打开缺口,蛊惑群众、搞乱人心,进而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把中国引向邪路。值得警惕的是,在西方和国内一些人鼓噪下,我们也有人在随着魔笛起舞。为此,必须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讲坚持党的领导。理直气壮,是因为讲的就是真理,不要让那些试图模糊甚至否定这一真理的人浑水摸鱼、扰乱视听。大张旗鼓,就是要不断、清晰地发出“中国要搞的法治是什么样的法治”的强烈信号。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个木鱼就是要天天敲。宪法确立党的执政地位,赋予党治国理政的责任和使命。党章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以执政党纲领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党把自己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成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法律,引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在依法治国中坚持党的领导,就更要厉行从严治党。党的奋斗目标越宏伟、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严当头、从严治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党面对四大考验: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党面临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居安思危,精神上要“补钙”,不断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强化党的宗旨意识。能力上要提高,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脱离群众的“四风”要坚决整治,作风建设要抓常、抓细、抓长。惩治腐败不手软,持续保持高压态势,老虎、苍蝇一起打,除恶务尽,凡腐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