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欢迎阅读与收藏。
1
一、课题基本情况
在20xx年9月我们数学组成员参加了课题数学教学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案例研究。从课题立项到实施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为了真正探索出一套数学教学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模式,在实施中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用课改理念指导实践。实践中坚持遵循课题研究原则,公开教学研究,用课改理念反思教学。用课改理念寻找策略,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创新的学习活动中去。我们对课题任务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各成员深入教学积极开展研究,到目前,已初见成效,现将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考察及网上研讨结合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考察等理论学习,获得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理论培训、网上研讨等形式沟通认识,分析提高。
2、资源归纳法:在实验或调查中要详细纪录,做好对照实验,要详细收集撰写论文时所要引用的数据和证据等,如原始资料和照片等,有什么发现,最好在当时就进行初步分析、归纳、整理。课题负责人应有意识地收集和保存好这些原始记录和资料。
3、经验总结法:坚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边修正、边引导等过程性研究,及时形成阶段性小结。
4、整合法:课题组全体成员,分工协作,集体汇总。
三、立项以来所做的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促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学习国内外创新教育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坚持记读书笔记,写读后反思,在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实。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加强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开展工作。一年来,课题组共召开2次会议,即于20xx年3月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第一次会议,学习本课题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内容,按照开题报告中安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7月召开第二次课题组会议,此次是由课题组负责人下到实验班级,分别与承担课题任务教师碰头,安排了解课题进展情况。
3、确定本阶段的行动研究。
在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课题组确定本阶段课题的行动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集体研究,确定以下内容为本阶段课题的主要项目:
⑴上好研究课
这学期,为了开展子课题数学教学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案例研究研究工作,我们分别在十月、十一月进行了两次研讨课。十月份由佟军老师执教了《比的基本性质》,衣亚执教的《周长的认识》,十一月份由姜东梅老师执教了《八、七、六加几》,杨丹丹老师执教了《认识时间》,衣亚老师执教了《认识几分之几》,尹大伟执教的《鸡兔同笼》,张岩的《商的变化规律》,通过教师的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课堂的生成,能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效果是明显的。
⑵开展交流与反思
⑶我们又组织了一次课题研究的交流会,交流关于数学教学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和发展。
在交流中,刘艳老师说:低年级的课堂我们常常看到教师的盲目评价,不管学生说得好与不好,都是‘你真棒’,这样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对老师的评价不以为然,这是一种有害的评价。付源老师说:教师的评价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教师语言的肯定和否定上,不能只停留在鼓励和表扬上,它应该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催化剂一些作法,这样的评价,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评价。
实验教师也写了各自的教学案例,并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这次活动,推进了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四、初步取得的成绩:
1、每位教师带着自己的优势上课,让同仁知道每个教师的优势,这是课堂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让教师有一种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感觉,不管是刚毕业的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教师都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张扬自己的个性特点,进而让课堂教与学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2、每位教师带着饱满热情、全新理念上课,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全组教师的参与下,实验课教师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初步形成对数学的整体性认识,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活动提升了教师实施教学与研究教学的能力,推动了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再上台阶,更加提高了课堂教学实验研究的氛围。
3、为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多渠道开发教学资源,加强教学研究,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实验教师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课题组要求本组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整合各种资源,能够较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学习,多数教师能够正确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并能自制教学课件、数学试卷。
4、十一月份组织开展讲趣味数学的故事课题活动。在举办本活动之前,我们课题组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使同学们了解了此次活动的目的及参加比赛的意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活动正常顺利进行。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在台上的表现也十分出色,基本上都做到了吐字清晰,仪表大方,激情昂扬,演讲的内容也紧扣主题,富有号召力和教育意义,而在场下的观众和等待中的参赛选手也都做到了保持会场纪律,对于每次演讲完毕的同学都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各个选手都尽自己所能,选手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同学们能通过这次比赛了解数学名人的生平事迹,不仅锻炼了选手的能力,展示了他们的才华,更重要的是使得我们广大的同学受到了思想上的熏陶,并能从故事中受到教育。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要进一步借助于远程培训、网络教研、自学等途径努力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更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我们的研究作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
六、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针对以上课题研究的一些现状,提出了今后课题研究的大致设想:
1、积极发展教师的素质,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
2、进一步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3、强化实践研究。
4、研究成果展示要及时
5、整理和归纳阶段性课题资料,建立课题分项档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教学总结2
数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过于注重教学逻辑和知识的传授,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乏味无趣,教学效果低下。可是必须要切实上好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听得趣味、学得简便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导入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课堂的开头导入好了,就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兴趣,到达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整个课堂十分的活跃。那么怎样导入才能到达这样的效果呢?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趣味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理解、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异常好。我校开展学科教学公开课,我们有幸听了宋-教师的一节数学课,她精彩的导入一下子把学生兴趣激发起来。本来是上一节枯燥的数学课,却让她用优美自然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境界。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使整个课堂十分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
一、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即: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解决策略:
1、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课前调研;
2、数学学习活动务必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抓准切入点;
3、教学实际要关注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亲历过程。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资料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所以这个学习情境就应是现实的、有好处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解决策略:
1、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
2、美丽的童话情境
3、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
4、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
5、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
三、选用适宜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务必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所以,应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
解决策略:
1、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
2、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
3、探究学习良好情境,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有具有挑战性、具有价值的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
4、在“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分组原则基础上,实行动态编排小组,打破组内长期构成的――有的人起控制作用,有的人则处于从属地位状况,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树立形象,给每个人带给发展提高、改变自我的机会。
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一样的教师有不一样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理解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我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教学总结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本事是一项基本的教学任务,我们常说,知识的探究和获取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所以,数字知识的获取和学生思维本事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之间是同步进行的。能够说,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构成过程,也是学学生思维本事提升的过程。我们应当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思维本事。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本事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自我的看法。
一、把对学生思维本事的培养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小学生逻辑思维本事的培养。数学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小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数学概念的同时,他们的思维本事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所以,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数学概念时,能够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知识虽然没有多么的复杂,没有涉及到多么高深的推理论证,可是涉及到了一些确定推理知识,这些知识能够为小学生今后的逻辑思维本事的培养供给十分好的条件。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这段日子里,我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一个由形象具体思维到逻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逻辑思维本事还不强,到了小学的中、高年级,也就是三到六年级,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本事开始发展,所以说,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小学的学习阶段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本事的培养是贴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既贴合数学学科的需要,又贴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需要异常指出的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本事培养的要求与学生的其他思维本事的培养并不冲突,并不影响其他思维本事的发展。比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本事开始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但这并不能证明他们的形象思维不再发展了,或者消失了。而我们的数学学科尤其是概念方面的教学,本身就是抽象逻辑思维占的比重较多,而学生的年龄又比较小,生活经验不足,理解本事较差,所以,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比较吃力一些。我们都明白,小学生对于比较抽象的知识的学习,需要在教师不断的引导下,在产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飞跃。也就是说,抽象思维本事的培养都是在小学生对数学概念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数学抽象思维的基本途径和主要信息来源就是直观性,所以,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的时候,必须要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本事进行培养。
二、对小学生思维本事的培养必须要贯穿数学教学过程
人们一向对数学教学存在着偏见,都认为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对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实则不然。数学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各种数学知识,教给学生各种技能,还要想方设法促进学生各方面本事的发展。其实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传授与学生思维本事的发展和培养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因为,学生在学习各种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时候要不断运用到逻辑思维,比如,分析、确定、抽象、综合、概括、推理等。同时,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时,又要以数学知识和数学教学资料为依据。所以说,数学知识为培养学生的思维本事供给了条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培养计划,从根本上彻底扭转学生的思想意识,从而到达培养学生逻辑抽象思维本事的教学目的。
三、计算和练习促进了学生思维本事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本事的同时,也会对学生的思维本事进行了培养和锻炼。学生具备了必须的计算本事,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运算方法以后,就要勤加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本事得到培养。所以,思维本事的提高和学生的解题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本事,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让他们经过解题使自我的思维本事得以提高。所以,是否能够设计好的练习题,是促进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一般情景下,数学教材中都安排了相对数量的练习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本事的`发展,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本事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具体的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不一样的基础水平,教材中的练习题很难做到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景来设计练习题,做到有针对性、有目标性。对于那些基础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设计相对简单的练习题来夯实学生的基础,对于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够设计一些思辨性练习题,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本事和水平。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更加注重学生思维本事的培养与研究,为了能够贯穿新课程改革的思路,贴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能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 学中,以训练和发展学生思维为核心,经过有效的锻炼,使学生能够提高数学思维本事。总之,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理解中锻炼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良好数学品质,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主体施工总结怎么做
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教学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话题。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大厦的根基,数学基本潜力是建好大厦的保证。所以,知识务必到位,潜力务必训练。抓好双基义不容辞。当然,“数学双基的要求就应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不能盲目地打基础,构成“花岗石的基础上盖茅草房”的局面。没有基础的创新是空想,没有创新的基础是盲目的。我们应把创新意识和实践潜力的培养融合于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数学思维训练的过程之中。”